查看原文
其他

96%受訪港人渴望通關 團體建議港府引入內地「健康碼」

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-04-05

本文精彩

「希望特區政府果斷行事,不要再議而不決。」


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至今未有定案。有團體調查顯示,逾九成半受訪者期望兩地盡快通關,逾九成人稱生活受影響,包括與家人團聚、旅遊或工作方面。


團體建議政府直接引入內地的「健康碼」,並為符合資格者提供優先配額。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政府的通關決心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,正爭取盡快與內地專家舉行第二次對接會議。



大公報記者 解雪薇

  

「青研香港」調查顯示,96.1%受訪者最希望香港恢復與內地和澳門正常通關。中通社


「青研香港」在本月12日至19日期間,就「內地與香港恢復免隔離通關的意見」,透過網絡問卷訪問1326位市民。


不通關影響團聚及工作


結果發現,96.1%的受訪者,即1274人最希望恢復與內地和澳門的正常雙向通關;90.6%的受訪者稱兩地未能通關對其有影響,當中52.6%人認為影響家庭團聚、24.7%及22.5%的人分別稱阻礙旅遊和影響工作。


青研香港召集人陳志豪表示,內地是世界上疫情防控做得最好的地方之一,其原因之一是嚴防境外病毒傳播者進入內地,故可以理解內地對本港存在同樣嚴謹的入境防疫要求。他建議香港直接引入內地「健康碼」,爭取內地同意讓連續使用「健康碼」一個月、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、且核酸檢測呈陰性的港人,可優先獲得免檢疫進入內地的配額。


應大幅收緊豁免檢疫範圍


他另建議政府加強「外防輸入」,大幅收緊豁免範圍,並做到「閉環式管理」,增加機場和檢疫酒店工作人員檢測的頻率。


立法會議員容海恩批評,香港一直未有與內地通關的時間表,令市民難感安心,質疑港府在通關上的決心不足。她建議政府善用科技,分辨出高危群組,設立合適而有系統的申報機制,在做到嚴防病毒傳播的同時,讓市民感到通關有望。


本港與內地通關進度一直是立法會的熱門話題。商經局局長邱騰華昨日於會上表示,明白兩地通關的重要性,政府正認真處理,加快市民疫苗接種速度,希望在疫情受控、不增加兩地公共衞生風險的前提下,逐步恢復兩地交流。政府早前已與內地專家展開對接會議,正爭取盡快舉行第二次會議。


行政會議成員、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(中)將於本周末迎來70歲大壽,他提到今年生日願望是盡快通關,希望市民的生活因而有所改善。林健鋒希望特區政府果斷行事,不要議而不決,「希望香港回到疫情之前,大家生活正常、健康,最緊要係通關!」


至於有議員要求檢視本港豁免檢疫安排,邱騰華說,不同政策局會考慮申請個案是否符合豁免要求,衞生當局亦會檢視個案,考慮增加額外防疫安排,會交由政務司司長作最後決定。他稱政府在外防輸入上沒有放鬆過,未來亦會加緊相關做法。


社評|堅決打消「先與國際通關」的念想


香港久困疫城,何時與內地通關仍是未知數,市民心中焦急自不待言。有人等不及了,建議特區政府考慮先與國際通關。該建議的實質是效法歐美等地「與疫共存」,既與香港主流民意相悖,也不切實際,是一場必輸的賭局。香港社會應打消有關念想,全力爭取早日與內地通關。


首先從民意上看,大部分香港人希望先與內地通關。香港雖然是國際大都會,但絕大多數香港人是中國籍,內地是他們的故鄉,探親的需求強烈;內地也是港商主要投資地,需要通關打理生意;香港與內地人員交流最密切,單是廣東省就有超過50萬香港永久居民。結束兩地分居的痛苦是港人最大的心願。而從大灣區建設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角度看,與內地通關最符合香港利益。


其次,香港目前並不具備與國際通關的條件。且不論「與疫共存」的科學與道德風險因素,那些決定「與疫共存」的歐美國家,共同點是疫苗接種率較高,達七成至八成以上,但即便如此,放鬆抗疫措施後仍導致疫情大幅反彈,死亡人數也掉頭回升。香港接種率至今未到七成,如果冒然決定與國際通關,結果必然是確診及死亡人數急增,醫療資源被擠兌,也會帶來巨大經濟損失,這是香港社會希望看到的嗎?


新加坡是最好的例子。該國曾嚴格實施「清零」政策,確診和死亡率都很低,因此被視為「抗疫模範生」。該國接種率達83%,也令其政府認為有足夠「本錢」與疫共存。不料實際情況十分嚇人,自八月份實施與疫共存後,單日確診人數屢創新高,前日更接近4000人。兩個月內,確診人數逾9萬,超過過去一年確診的總和;平均每日因疫死亡7人,最多的一天死亡14人,而過去一年總死亡人數僅20多人。當局只好再次收緊防疫政策,儘管如此,美國還是將新加坡歸入疫情風險最高國家之列。


香港與新加坡都是城市經濟體,具有一定可比性,在抗疫策略方面各走各路,引起不少人關注。近日有台灣輿論比較香港模式的「一條命都不能少」以及新加坡模式的「不計代價」,認為更應學習香港。可見香港抗疫雖然也有不少漏洞,有待進一步完善,但做得比不少地方都好,被視為相對成功模式,香港沒有理由放棄對「清零」的追求,改而效法風險極高的對外國「關門」大開。


還須指出的是,如果香港放棄「清零」先與國際通關,那就意味着風險提升、與內地通關的日子將更加遙遠,這是香港市民願意接受的嗎?


說到底,選擇何種抗疫模式與國情、民意有關,都有不同程度的代價,關鍵是着眼長遠還是只顧眼前利益,是以少數人的利益為重還是以香港整體利益為依歸。全社會需要看清目標,認準方向,心無旁騖,真正將與內地通關當成頭等大事來做,只要滿足通關的條件,讓內地社會放心,通關將水到渠成。  



相關版面

往期推薦

TVB再次向警方求助,足見這次問題之嚴重


「悉隨尊便」?一副死不悔改的姿態!


香港免檢「五花八門」 有礙通關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